爱心谱就和谐曲(最美家庭候选人王竹梅材料)
发布时间:
2014-03-31
最美家庭候选人王竹梅材料
爱心谱就和谐曲
滑县留古镇程新庄村的王竹梅、程新群夫妇一家,用宽容和理解培育着亲情,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;崇尚科学、执著事业、抚老助老,为社会尽献爱心。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、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和谐社会文明家庭的真谛,深受父老乡亲们的一致好评。
执著事业,崇尚医德留口碑
王竹梅,1945年出生在滑县留固镇沙窝村。少年时的王竹梅常常随老中医父亲行医,掌握了一些医疗技术和治疗脉管炎、外科疮伤等祖传秘方,就开起了小诊所。起初的几年中,她为数百名贫穷的老人和孩子治好了病,分文未收。她的执着敬业和一家人的努力,赢得了良好口碑,也使小小的中西医门诊逐步扩建为滑县康太福利医院,行医40年来,累计治愈重症患者20000多名,为无钱治病的患者和孤寡老人减免治疗费和医药费10余万元。2004年王竹梅建成了安阳市第一家个人敬老院,把敬老院办成了“吃饭餐桌式、住房宾馆式、环境花园式”的敬老院,义务赡养25位孤寡老人,补贴敬老院里入住老人生活费和医药费20多万元,还照顾了村里20多位空巢老人。
孝敬父母,言传身教做表率
1968年,新婚不久的王竹梅得知母亲病了,她马上赶去守护,寸步不离地在母亲身边守护了21个日日夜夜,终于把母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。母亲去世后,王竹梅经多方联系奔波,为父亲找到了合适的老伴郑氏。继母过门后,王竹梅像待亲生母亲一样关心、照顾。1985年,继母“肝昏迷”,临终前,继母拉着王竹梅的手断断续续、泪流满面地说:“二妞儿,我不行了,我一辈子无儿无女,你就是我的亲闺女!”
王竹梅对娘家老人孝顺,对婆家的老人一样孝敬。1975年,婆母得了黄疸性肝炎,住进了医院。当时,医院没有被子,王竹梅就把结婚时娘家陪送的最好的被子给婆母送到了医院。1993年,公爹食道癌后期吐痰吐不出,她用手慢慢地往外挖,饭水无法下咽,她通过食管一点点往里送,悉心照料,从不嫌弃。
热心公益,奉献爱心报社会
1988年,王竹梅拿出20000元的积蓄为村里百姓打了一眼深水井,建了一座水塔,把自来水管铺到了各家各户,使全村群众都用上了自来水。2002年,投资14万元为村里修了一条水泥路,彻底解决了全村人的行路难问题。
王竹梅一家不但关心老年人,同样关爱下一代。八里营乡郭庄村的瑞林小时侯身上长疮,因为家境贫寒,贻误了治疗,肌肉大面积溃烂,王竹梅知道后,利用祖传秘方刮骨治疗,并免除了全部治疗费用。2002年和2004年,王竹梅又先后两次各出资1000元资助考上高中的瑞林上学。2003年秋天,村民程国领家境贫困,妻子常年有病,正在上高中的孩子程晓辉面临失学,王竹梅得知后,免除了程国领妻子1000余元的药费,又拿出300元钱让孩子上学。八里营乡程丁厢村的程曼曼,考上了大学,家庭困难,王竹梅送去了500元。……仅近几年,王竹梅就拿出了万余元资助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。
勤俭是福,和睦家庭乐融融
王竹梅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,行医之初遍尝中药,落下了不能生育的终身遗憾,他们过继了程家的侄子做儿子。王竹梅一直把树立“勤俭是福”的好家风和追求俭朴、和谐的生活方式做为一件重要事情。他们一家积极进取,不断给自己加压、充电,她自学和进修了中西医理论,还鼓励子女参加了医学培训和考试。王竹梅夫妇自觉遵守社会公德,从不参加打麻将等赌博活动,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品德,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。也使他们的家庭和谐温馨,其乐融融。
王竹梅说,人活一辈子,应该多做点事,做些实事,做些好事,有家人的大力支持,我不但要自己的家庭过得幸福,还要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,尽自己的努力多回报社会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