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雨同舟 一路苦乐相伴(李淑鸽“最美家庭”典型材料)
发布时间:
2014-03-31
风雨同舟 一路苦乐相伴
-------“最美家庭”评选材料
滑县半坡店乡南街村有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,院子里生活着一对平凡的夫妻,他们过着朴实的生活,简简单单,却相濡以沫。李淑鸽是这个院子的女主人,她今年53岁,为人善良却不失豪爽之气,独立自强也不失柔情之风。男主人张建设是一位退休司机,今年55岁,他诚诚恳恳,踏实能干,用“老黄牛”的精神影响着一大群人。他们俩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,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做笔,用坚强的意志做墨,绘出了一张“爱”的水墨画。
八一年他们俩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,简单的婚礼下他们许下诺言:风雨同舟,共同托起“家”的蔚蓝。结婚后,李淑鸽开了照相馆又加裁缝铺,不分昼夜的做工,就算是坐月子的也没有停下她勤劳的脚步,所以落下了头疼的病根。张建设在外当司机,成年累月便患上了颈椎病。但每天回家后还不忘给妻子按摩头部,温馨时常萦绕小院。后来有了积蓄,便开了“家电门市”“农药门市”,丈夫搞起了运输。小家红火了,他们也带领大家致富,许多家庭跟着他们做了生意,也赚了不少钱。他们深知他们的今天都来自于政府的关怀,百姓的支持,时代的机遇,小胜靠智,大胜靠德,生意的发展离不开社会。回报社会是每位有责任人的义务。于是几年间先后出资20000余元为村里成立了腰鼓队、武术队、秧歌队等。并为贫困户免费送农药化肥,帮助孤寡老人成了他们最常做的事情,被他们资助过的莘莘学子不计其数。从1983年到2003年二十年间被他们帮助过的乡邻达一百多户,涉及资金十五万余元。在当时,好人“李淑鸽夫妇”可谓是人人皆知。乡亲们都说:“这一家子都是好人啊!”。
2003年务工大潮席卷整个滑县,村里的男女才俊纷纷外出淘金。有几户贫困家庭的孩子托他们照管,随着孩子的增多,夫妻俩商量建起一座学校,给这些留守儿童创办一个家,以解除后顾之忧。于是“滑南希望学校”在村附近的一个小工厂里开班了,孩子们吃住都在校。酒香不怕巷子深,短短的一个学期学校人数增加到300人。学生的拥挤让这位两口子重下决心,重新建校。为节省开支,他们俩吃住在工地,丈夫学会了电焊、砌墙、水电安装。妻子搬砖、和泥样样都干。草庵下住了55天,用一个月瘦了30斤的奇迹盖好了一座学校。接着“李淑鸽妈妈”“张建设爸爸”便成了孩子们口中最亲切的称呼。截止到今年,学校人数达到1300人,其中留守儿童有800余人。随着年轮的扭转,他们俩也慢慢老了,虽然都落下了一身子病,但是他们相互搀扶,这些年里,他们不断为贫困生减免学费,十年来累积达十多万元。还为十几个贫困的家庭申请了赞助,为无数个单亲家庭化解矛盾等等,但忙碌之中他们不忘孝长敬亲,让九十多岁的奶奶搬到学校亲自照管,有一点点空闲就为父母洗衣做饭,忙碌的身影让他们在希望学校定格。
李淑鸽说:“我不懂爱情,但是我们相扶偕老。”张建设说:“夫妻同林鸟,我们共担承。”天还没亮,听,他们两口子清脆的脚步声又开始了一天之旅,风雨同舟,他们一路苦乐相伴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